AI 商業觀點

探索人工智慧如何重塑產業格局與未來商機

GPT 模型選擇全攻略指南

GPT 越出越多,選擇卻越來越難?

ChatGPT 現在能選的模型,已經不是單純 GPT-4,而是 GPT-4o、GPT-5、GPT-5 Thinking、Thinking Mini、Fast、Pro⋯⋯

有些人說 GPT-5 變聰明了,也有人覺得 GPT-4o 比較溫暖、有創意。還有不少用戶發現,現在 ChatGPT 會自己選擇模型來回應,結果常常覺得「不準、不快、不靈」

問題不在模型,而在使用方式。選錯模型,就像拿瑞士刀切牛排,太費力;拿牛排刀削鉛筆,也不對勁。

本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 GPT 系列的差異、適用場景與選擇建議。

 

模型不是一個,是一個「模型群組」

從 GPT-5 開始,ChatGPT 採用「Router 模型路由系統」,也就是會根據使用情境自動判斷應該使用哪一種子模型。

目前 ChatGPT Plus 用戶可選擇的模型類型包括:

2025年8月目前GPT最新模型選擇示意圖

 

粗體重點:模型選擇應以「任務複雜度」與「速度需求」為主軸,而不是「版本號越大越好」。

 

模型選擇公式:快 vs 深 vs 準

用一句話拆解各模型的差異:

  • 想快 → 用 GPT-4o 或 GPT-5 Fast
  • 想深 → 用 GPT-5 Thinking(但記得配額會很快用完)
  • 想省錢 → 用 GPT-4o(速度快、品質也不錯)
  • 想全自動省事 → 用 GPT-5 Auto,但結果會因 Router 分配而品質不一

為了更好帶入工作應用,我們歸納出以下情景:

案例 1|創作者想寫社群貼文

→ 建議用 GPT-4o,文風自然、節奏輕快,成本低、回應快

案例 2|老闆要寫 20 頁的品牌提案書

→ 用 GPT-5 Thinking,思路比較有邏輯結構,能幫你分段、鋪陳、統整

案例 3|行銷人要寫 3 種不同的廣告腳本

→ 用 GPT-5 Fast 快速打草稿,再手動微調;若要邏輯完整再升級 Thinking Mini

 

小知識補充:什麼是 GPT Thinking 模式?

GPT-5 Thinking 模式,啟用了所謂的 Chain of Thought(CoT)推理能力

簡單說,它會像人類一樣「一步一步思考」,不是只用一輪回答,而是模擬「分段邏輯」、「分析權重」、「優先順序」來生成回應。

這種模式特別適合處理:

  • 複雜計畫(如內容產線流程設計)
  • 多條件決策(如選擇合適 AI 工具)
  • 文案推演(如 A/B 測試腳本、廣告策略)

但同時它也更耗資源、回應較慢,使用上需斟酌。

 

我的觀察建議:模型不是武器庫,是工具箱

目前很多人還停留在「用最新的模型最好」這種想法。但事實上:

  • 有些內容創作,GPT-4o 更有表達溫度與創意
  • 有些規劃型任務,GPT-5 Thinking 才能幫你釐清邏輯
  • 有些初步需求,用 Fast 模式或 Mini 模型就足夠

不要用坦克去打蚊子,也不要用牙籤搬磚頭。

 

結語|搞懂模型特性,比升級更重要

AI 不是魔法,而是工具。現在 GPT 模型進入「多樣混合」時代,選對模型,比選最新的更有效。

創業者應該建立自己的「模型使用清單」與「對應情境邏輯」,搭配自動化流程(如用 i拍出片、Notion 整合、Zapier 發佈),打造屬於自己的內容產線與決策輔助系統。

AI 不只是幫你寫,而是幫你思考;前提是你給它對的舞台。

 

努力經營不如聰明變現。

加入【AI商學院】,每週分享實戰案例、AI 行銷指令與趨勢應用,教你用 AI 提高效率、做好內容、加速營收成長 ➤點我加入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