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商業觀點

探索人工智慧如何重塑產業格局與未來商機

從 AI 模型更新看背後的商業盤算

ChatGPT 為什麼「變笨了」?這是一場被誤解的升級

GPT-5 上線後,第一波反應出乎預料:許多老用戶覺得它不如 GPT-4o 親切、變慢、回答也不如以前靈活了。

但事實上,GPT-5 根本就不是「為你設計」的。

根據 SemiAnalysis 報告,這次的重點不在於「單一模型的升級」,而是背後一套全新的運作邏輯——Router(路由器)系統,讓 ChatGPT 能根據提問難度、目的與意圖,自動決定該用哪種模型來回應,甚至計算該問題值不值得投入「高價算力」。

簡單說,GPT-5 是第一次讓 AI 開始『按問題定價』。

 

Router 是什麼?它正在決定 AI 回應的「成本與價值」

Router 就像一個交通指揮中心,會根據提問的難度與商業價值,自動分派不同的模型或處理方式。

  • 問「為什麼天空是藍的?」> 使用輕量版模型快速回應
  • 問「幫我找最適合的離婚律師,考慮費用與回應速度」> 使用 GPT-5 Thinking 模型進行深度推理與查詢,甚至可能做出購買建議

這背後的運算思維叫做 「CoT 推理(Chain of Thought)」,意思是模型不再一次就給答案,而是像人類一樣「分步思考」。而這種思考,非常耗算力,也很貴

過去的搜尋引擎是「回答愈多、成本愈低」的模式;但 AI 是「思考愈深、成本愈高」。這代表,每個問題都有「運算價值」的天花板,OpenAI 現在正用 Router 幫每個問題估價。

 

不是為 Plus 用戶而設的版本,是為 7 億免費用戶而來的變現戰略

OpenAI 並不打算靠收費維生。真正的戰略,是讓免費用戶也能創造收益,而 GPT-5 的路由架構正是第一步。

  • GPT-5 可偵測「具交易意圖」的問題(如訂餐、買機票、尋找醫師)
  • 未來可能導入「導購佣金」「代為結帳」「自動推薦」等機制
  • 目標是讓 ChatGPT 成為像阿里巴巴+助理的混合體:不只是回答,而是直接幫你下訂

這種模式叫做 Agentic Assistant(代理式助理),也就是讓 AI「幫你做決策、執行任務、完成交易」,而企業或平台只需為成交結果付費。

 

所以 GPT-5 到底是進步了,還是倒退了?

從模型能力來看,GPT-5 在程式撰寫、長文本處理、數學與推理能力上,都比 GPT-4o 更強,甚至能一個指令生成完整網站、網頁遊戲

但從互動體驗來看,GPT-5 去除了 GPT-4o 常被詬病的「奉承風格」,讓 AI 回應更中性、少了表情符號與過度認同的語氣——這讓不少人覺得它變冷淡了。

這不是退步,而是「重新設定角色」——從貼心助手變成商業代理人。

 

中小企業與創業者,該如何看這場轉變?

GPT-5 的誕生不是為了讓創作者產出更多內容,而是為了讓平台變得更會「賺錢」。

對創業者來說,這背後的兩個趨勢不可忽視:

  1. AI 將逐漸取代搜尋與廣告,成為導購的主要入口
    你的商品資訊,必須能被 AI 理解、整合與推薦,而不只是排在 Google 上。
  2. 用戶體驗正分層,能力越強的模型可能只有付費者才能用
    當 AI 的使用體驗開始分層,品牌主與經營者必須思考:該如何配置模型?哪些任務該用哪個版本?

 

結語|AI 不再只是回答問題,而是學會「幫你賺錢」

GPT-5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愛,但它可能是 平台商業化的重要突破口

未來的問題不是「AI 能做什麼」,而是「AI 會為誰而做」。如果 AI 可以自己判斷誰是「值錢的客戶」,你準備好讓它成為你的銷售助理了嗎?

 

努力經營不如聰明變現。

加入【AI商學院】,每週分享實戰案例、AI 行銷指令與趨勢應用,教你用 AI 提高效率、做好內容、加速營收成長 ➤點我加入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