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分享

歡迎您一同加入見證成功的行列

失聲後,我靠AI發聲

在這個「人人都能說話、人人都能出片」的短影音時代,對多數人來說,拍影片是一場學習的過程;但對王敏娟來說,卻是一種「重新擁有聲音」的奇蹟。

來自身障技藝協會的王敏娟,原本因健康因素導致講話不清、聲音沙啞,甚至牙齒缺損,讓她一直難以自信地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。但當她參加了AI短影音課程、實際體驗 i拍 數位人口播工具後,一切開始改變。

 

沒想到,我也能製作短影音

「看到別人直播,我也很想試試,無奈講話不清楚,沒想到AI可以代替我說話。」王敏娟說,參加這門課的初衷很單純,就是想學會用AI工具製作短影片,為生活注入一些新可能。

在過去,她曾經多次想要錄製影片或語音,但每次都因聲音問題而放棄。講話不清楚、口齒不清的她,總覺得這樣的自己無法做出「好內容」。

直到她接觸到 i拍 AI 數字人工具,只需要輸入一段文字腳本,系統就能透過自然口播、字幕與自動剪輯幫她完成一支完整的影片。

 

看到完成的影片,我真的感動到哭了

當第一支AI短影音完成後,她說自己忍不住泛淚:

「看到製作完成的AI短影片,覺得很驚奇,也很感動,我失去的聲音及牙齒,居然都恢復了。雖然有點大陸腔,嘴型有時不太自然,但真的令人不可思議,AI真是太神奇了。」

對敏娟來說,這不只是一段影片,而是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——她彷彿在鏡頭前重新「長出了聲音與笑容」,那份重拾自信的喜悅,是任何工具說明都無法比擬的。

從學習工具,到學會表達自己

儘管目前她還沒有將影片分享到社群上,她坦言:「想修改好後再分享。」但這份謹慎不是退縮,而是對內容的重視。

這堂課讓她看見,AI剪輯工具不只是科技產品,更是一種「協助說出口」的陪伴。她不再因發音不清而封閉自己,也不再排斥出鏡或被看見,而是開始期待下一支更好的作品。

 

用AI為自己發聲,不再害怕鏡頭

AI讓王敏娟完成了過去認為自己「辦不到」的事。她不需要高超的剪輯技巧,也不需要上鏡演出,只要一段真誠的文字,AI就能幫她完成影片製作,並「說」出她想說的話。

這份力量,不只解決了技術門檻,更打開了她與世界的連結。

 

結語|聲音的缺口,AI幫我補上了

王敏娟的故事,提醒我們:短影音不是炫技,也不是流量遊戲,而是一種「讓更多人被聽見」的方式。對她來說,AI不是冰冷的科技,而是一種能夠重建自信的工具。

她說:「謝謝泰瑞沙老師,很親切和藹,也很有愛心及耐心,i拍及開拍真是很棒的AI工具。」

在這段過程中,她不只是學會了如何剪片、製作內容,更學會了:即使聲音曾被奪走,想說的話也仍值得被聽見。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