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商業觀點

探索人工智慧如何重塑產業格局與未來商機

KKday裁員後,你該啟動哪3步?

最近,旅遊巨頭 KKday 裁員的消息,不只是一則新聞,而是所有創業者和中小企業主都該正視的「狼煙」。

表面上是「組織優化」,但其背後揭示的,是 AI 正從一個「酷炫工具」,轉變為撼動企業根本的「商業邏輯」。KKday 坦言,他們正在用 AI 全面重塑客服、內部流程甚至行程推薦的核心業務。

這件事對你的事業有什麼啟示?與其焦慮 AI 會不會搶走飯碗,不如看懂這背後的三個商業信號,並立即採取行動。

 

信號一:敵人不是 AI,而是「低附加價值」的工作流程

許多人直覺地問:「哪些工作會被取代?」更精準的問題應該是:「我公司裡,哪些『任務』是重複且低價值的?」

這次 KKday 裁員主要集中在後勤與行政支援部門。這不是巧合。因為這些崗位充斥著大量「高重複性、低變動性」的任務:

  • 標準化客服問答:「訂單狀態?」、「如何退款?」
  • 資料整理與輸入: 將報名表單複製到 Excel。
  • 內部流程簽核: 發送制式通知、追蹤進度。

過去,這些都需要「人力」去堆疊。現在,一個設計得當的 AI Chatbot 或自動化流程,不僅做得更快、成本更低,甚至出錯率也更少。

▶︎ 給你的行動方針: 立即盤點你的團隊日常。有哪些工作是每天、每週不斷重複的?這些就是你啟動 AI 優化的最佳切入點,也是釋放團隊去做更有創造力工作的機會。

 

信號二:競爭的核心,從「人力規模」轉向「數據決策力」

KKday 強調,他們裁員不是為了省錢,而是因為「消費者的行為變了」。

過去,消費者上官網用關鍵字搜尋;現在,他們可能直接問 AI:「給我一個適合家庭的東京五日遊行程」,或是被社群上的客製化推薦燒到。

這意味著,市場競爭的核心,不再是你的後勤支援有多龐大,而是你「運用數據、設計體驗」的能力有多強。

對中小企業來說,這反而是個好消息。因為你不需要跟大企業比人多,而是可以比誰更「聰明」。AI 能幫你:

  • 洞察客戶: 快速分析顧客留言,找出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  • 個性化行銷: 自動生成數百種不同文案,測試哪種最有效。
  • 優化營運: 預測銷售趨勢,智慧調整庫存。

▶︎ 給你的行動方針: 別再讓數據躺在 GA4 或你的 Excel 表裡睡覺。思考如何用 AI 工具「喚醒」這些數據,讓數據成為你商業決策的軍師,而非事後的財報數字。

 

信號三:轉型不是高層口號,而是全員的「思維升級」

最關鍵的一點:AI 轉型不是買一個軟體就結束了,而是一場由上到下的「思維革命」。

KKday 成立「TITAN 專案」,讓所有部門一起學習如何駕馭 AI。這點非常重要。如果只有老闆懂 AI,而員工抗拒或害怕,再好的工具也無法落地。

身為創業者或中小企業主,你現在就是公司的「AI 總教練」。你需要帶領團隊思考:

  • 賦能 (Empower):如何用 AI 幫設計師快速生成草圖?幫行銷人員寫出更好的文案?
  • 協作 (Collaborate):我們的工作流程,如何與 AI 搭配,才能創造 1+1>2 的效果?
  • 學習 (Learn):建立內部讀書會或分享機制,讓團隊從「AI 恐懼者」變成「AI 駕馭者」。

▶︎ 給你的行動方針: 從一個小專案開始,帶領一兩位核心員工,嘗試用 AI 解決一個具體問題。讓他們嚐到甜頭,成為內部AI轉型的「種子部隊」,再逐步擴散到整個組織。

 

這不是末日警鐘,而是轉型的黃金起點

KKday 的故事,不是要我們丟掉工作、擁抱機器。它像一面鏡子,照出我們商業模式中可以被優化、被提升的部分。

AI 的浪潮不會停止,但你可以選擇成為被動受影響的人,還是主動引導變革的領導者。

與其獨自摸索、四處拼湊破碎的資訊,不如現在就開始系統性地學習。

 

努力經營,更要聰明轉型。

一個人的摸索是有限的,一群人的共學是無限的。我們創立了【AI商學院】社群,正是為了幫助像你一樣的創業者。

在這裡,我們不談空泛的理論,而是專注於:

  • 每週實戰案例拆解
  • 可直接套用的 AI 行銷指令
  • 最新的 AI 工具與商業應用

教你如何用 AI 提高效率、優化內容、真正實現營收成長。 ➤ 立即免費加入,一起成為引導變化的領導者:點我加入

購物車